从巴格达条约看英国在中东地区力量的减弱
发布时间: 2014-11-24 浏览次数: 747

从巴格达条约看英国在中东地区力量的减弱

201262日至5日,英国隆重的庆祝了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六十年。女王的演讲还是一如既往的庄严、肃穆,女王的套装配帽子也还是那么的一丝不苟,显得有些老派,却也并不是抵不过奥巴马和当今美国昂扬的气质。但是,女王在位的六十年,基本上见证的是英国的力量式微的过程。虽然女王、王子、公主还在不断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但英国的政治、经济地位的确在不断地下降中,而且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一战的胜利带给大英帝国最后一轮海外扩张: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使得伊拉克以及其巨大的石油利益在英帝国的掌控下。而1923年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基本是向西方看齐的,这就让英国在中东地区、巴尔干半岛有了更大的控制权。但是此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一战后加剧,德国的威胁,美国的崛起,苏联的成立在各个领域减弱了英国的力量;而各地人民的独立运动更是让该帝国摇摇欲坠,英国的经济已经没有能力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帝国。二战后,各属地纷纷争取到独立,有的国家选择加入英联邦,而有的则是彻底的独立,这都大大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1955年为了加强地区防御,抑制苏联力量向中东地区的渗透,英国发起了《巴格达条约》,最终签订的国家包括英国、伊拉克、土耳其、伊朗以及巴基斯坦。英国原本希望叙利亚和约旦也加入,但该军事同盟条约遭到了以当时埃及总统纳赛尔为首的、阿拉伯国家的强烈的反对。这些国家决不能接受该地区出现一个以西方利益为核心的军事性防御组织。这就如同,伊拉克人虽然有支持英美推翻萨达姆的,但要他们同样支持一个英美扶植的傀儡政权却是难上加难。

对英国更大的冲击还在酝酿中。1956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英国、法国、以色列对埃及的进攻最终在美苏的干预下以失败告终。1882年,英国轻易击败埃及,将当时名义上还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埃及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七十多年后,如当年的奥斯曼帝国一样,英国同样也失去了埃及。两年后,伊拉克1958年革命推翻了英国费心扶植的费萨尔王朝,导致伊拉克从亲英的姿态直接转向,加入了反帝的阵营。如苏伊士运河一样,可以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伊拉克油田不再受到英国的控制。至此,在美苏冷战的漩涡中,英帝国在独享200多年的霸权后,最终失去了在世界政治外交中的主导地位。

霸权换了又换,可中东问题却一直得不到的解决。上世纪的政治残留物延续至今。2003年,美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后果、代价沉重。如今,针对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英国已经没有了当年发动伊战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其政策基本还是紧跟美国:人权,制裁。卡梅隆和奥巴马频繁的会面、联合记者会都显示出两国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但两国的关系,与其说是新旧霸权的联手,还不如说是美国外交政策众多同盟中的一个,但毫无疑问,是很重要的一个。

若当今强国想要靠扶植地方政府来控制中东地区的话,《巴格达条约》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不管西方怎么样对“民主”“自由”渗透阿拉伯世界感到沾沾自喜,不管中东各国怎么样像西方学习,向西方靠拢,例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凯末尔领导下的埃及,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他们借鉴西方的发展模式与政治体制只是为了自己更加强大,从而更好地对抗一切可能的入侵者。英国早在1955年就已经在这个试验上失败了。

中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