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在中英出版传媒产业投资论坛上的演讲
发布时间: 2013-12-03 浏览次数: 357

 (2012415日,伦敦)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周年之际,很高兴参加中英出版传媒产业投资论坛。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为中英出版传媒合作作出贡献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30年前,我率中国青年代表团第一次访英,英国青年的友好情谊至今历历在目。此后我多次参与两国教育、科技、体育、青年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深感两国人民之间加强交流的重要性。 

  我此次访英,是为了落实温家宝总理和卡梅伦首相去年达成的重要共识,建立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这是中国继中俄、中美之后与第三个国家建立的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也是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文交流机制。明天,我将与杰里米·亨特大臣正式启动这一机制,主持首轮会议,我期待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女士们、先生们,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合作格局,各领域交流日趋活跃并富有成效。这一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双方倍加珍惜。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风险不断增多。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东西方文化的两个典型国家,中英友好合作不仅将会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而且将对世界带来重要影响。我们愿与英方共同努力,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双边关系,增进战略互信,深化各领域合作,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双方分歧,推动中英关系达到新水平。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在两国关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两国政府决定把人文交流提升到双边关系的战略层面,使之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三大支柱,以民众间的相知与理解培育两国友好的深厚土壤,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稳固、富有活力。这一富有远见的创举,在中英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 

  中英两国都是历史文化大国,都以自己的独特创造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有5000年不曾中断的文明传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所孕育的东方智慧,比如天人合一民为邦本和而不同义利兼顾等,是世界文明殿堂的瑰宝,其时代价值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英国是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重要发源地,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市场经济、金融制度、法律体系和工商业文化,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英两国相距遥远,但并没有阻挡人文交流的脚步。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开辟了三条丝绸之路,从陆上、海上连通亚欧非三大洲,开始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在长期交往中,两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深受彼此欣赏。中国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等传入欧洲后,曾得到英国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涌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中国闻名遐迩。莎翁的作品100多年前就在中国出版,并陆续以话剧、京剧等形式上演,哈姆雷特的悲情、奥赛罗的正直、鲍西亚的智慧,至今在中国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悬挂在很多中国偏远的乡村学校。 

  近年来,中英人文交流得到了官方与民间的双重推动,规模和活跃程度都前所未有。中国有3亿人学英语,有数千万英超联赛观众,英国有500多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建立了19所孔子学院,居欧洲各国之首,英国伦敦大学学生蒋思哲获得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冠军;48对中英省郡、城市缔结友好关系,去年中国赴英人次达20多万;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吸引了800万中国观众,兵马俑和故宫珍品在伦敦展出深受欢迎…… 

  事实告诉我们,中英关系的潜力和前景,有赖于人文交流所奠定的坚实民意基础。站在中英关系新的起点上,我们应以建立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契机,为文明的对话和人民的相知构建更加宽广的桥梁。我认为可在四个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文明多样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各民族历经千百年磨炼,创造了独具魅力的灿烂文化。世界之美在于文明多元多样多彩,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汇成了人类历史的壮阔长河。在多样中求大同,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我们应当充分理解各国不同国情、发展阶段和历史文化特点,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这样的世界才能异彩纷呈。 

  第二,深化和扩大文化互信共识。文化渗透在经济、社会和制度的各个层面,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影响力。当今世界,人类同住地球村,这是一个不同文化相互走近的时代,也是一个最需要包容和理解的时代,交流对话是文化和谐共生的根本途径,是人们理解互信的重要基础。我们应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其他文化,相互学习,博采众长。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寻求共识、减少纷争,避免分歧转化为对抗。这不但是各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人类社会繁荣和谐的强劲动力。 

  第三,重视和推进人与人的交流。人文交流沟通的是人们的心灵和情感。坦率地说,目前中英民众交流还不够深入,误解与隔阂有时仍困扰双方的情感和认同。我们要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交流格局,面向人人,植根社会,为各层次、各领域、各年龄段的人们相互了解创造条件。我们相信,两国成千上万民众的参与,一定能够为中英友好注入源头活水,让友谊之树繁茂长青。 

  第四,挖掘和拓展出版传媒合作新领域。中英出版传媒合作开启较早、潜力巨大。英国是世界出版创意强国,中国是图书出版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英国引进图书3.4万多种,英国已成为中国对外版权贸易第二大国。近年来,中英出版传媒合作多样化多渠道开展,牛津、剑桥、培生、企鹅、麦克米伦等知名传媒集团与中国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中国有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英国有表现力强大的现代技术手段;中国有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英国有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我们完全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格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传媒业正面临巨大转型。双方应把握好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新特征,开拓新媒体、新技术和新兴文化产业的合作领域,联合打造具有战略性标志性的项目,把最优秀的文化产品带给对方,让双方民众享受多元文化的滋养。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我们对内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而有尊严生活的战略举措,过去五年中国政府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年均增长22.5%。去年,中国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部署。我们将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不仅将使中华文化释放出新的创造活力,也将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外文化合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我们将文化交流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愿与世界各国共同保护、开发、运用、传播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国的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每年引进上万种图书版权,世界各地的畅销书在中国几乎同步出版。作为全球文化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我们真诚希望与各国文化机构加强交流、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人类多元文化欣欣向荣的美好明天! 

  女士们、先生们, 

  伦敦是文化创意之都。本届论坛作为伦敦书展市场焦点中国主宾国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中英人文交流机制的具体体现,为各国朋友近距离感知中华文化提供了平台。希望大家坦诚交流,相互启迪。莎翁说,行为胜于雄辩。我们期待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两国文化交流事业中,共同谱写中英人文交流的新篇章。 

  两年前的上海世博会上,我专门参观了最具创意的英国馆——“种子殿堂。展览结束后,6万颗种子被分送中英两国中小学校永久保存。人文交流就像播撒一颗颗友爱的种子,在民众中生根开花。这不仅将造福两国人民,也必将造福全世界! 

  衷心祝愿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愿伦敦书展圆满成功! 

中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