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可为新时代中国外交重要支点
发布时间: 2015-10-21 浏览次数: 245

    本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将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采访时,称此次访问为“超级国事访问”。英国对习近平主席的接待,将是超规格的。而且此次习近平主席仅出访英国一国,也可谓超规格。
  英国外交部享有“世界上最有经验外交部”的盛誉。这绝非夸张,英国以仅24万多平方公里的英伦三岛,通过近300年的努力,扩张为34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大帝国,这种经验与坚毅,在世界上无与伦比。而在时代大势改变,非殖民化风起云涌时,英国又能不失体面地退出,今天依然在以其殖民地为基础的英联邦中,有很大影响力,这种“识时务”的洞察力,令人钦佩。

外交领域崇奉实用主义哲学
  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卡梅伦保守党政府执政后,英国在对华外交上有很多超出以往的政策改变。中英贸易额直线上升,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盟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特别是在亚投行成立上,英国不顾美国反对,以创始成员国身份予以支持,令国际社会殊为惊讶。
  英国对华政策的改变,对在全世界以“高冷”著称、崇奉实用主义哲学的英国而言,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笔者目前在英国做访问学者,充分领略了英国人的这种“高冷”。BBC有一个名为“BBCParliament”的频道,这个频道每天24小时转播英国国会、地方议会的政策讨论、辩论、听证会等。外交政策、移民、财政、卫生等无所不包。在这些听证、辩论中,多是冷静的分析、沉稳的表述,情绪化言行极少,更没有日本等国立法机构的“全武行”,给笔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英国外交最大特质,就是“四两拨千斤”。英国人清楚自己国力的短处和长处,短处就是领土和人口的局限;长处,就是海洋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几百年帝国经营而带来的丰厚遗产。
  在英国几百年的帝国成长史中,极少有“单干”记录。拿破仑失败前,对付称霸对手法国,英国用金钱资助沙俄、普鲁士等组成同盟,挫败法国称霸世界野心的同时,英国也达到巅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付德国,英国也靠资助沙俄、法国等来联手对付德国。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轻视纳粹德国,“祸水东引”苏联不成,铸成大错,但其不“单干”政策依然未变。
  战后英国虽迫于时势加入欧盟,基本国策还是政治靠美、经济融欧、国际影响力依托英联邦。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局势使得英国不得不重新反思外交政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盟因主权债务危机受到沉重打击。货币统一化、财政割裂化下的欧元摇摇欲坠。在德国主导下,欧盟进一步联合是大势所趋,但这不符合以金融、航运等服务业为经济支柱的英国利益。尽管英国威胁2017年将就是否退出欧盟进行全民公投,政要人士也多次以此要挟欧盟的改革,但从英国保守党10月初在曼彻斯特举行的年度大会,以及今天英国部分有识之士发起的“欧盟的英国更强大”运动看,“公投退欧”最终可能只是“噱头”。


中英优势互补空间巨大

  中国的日益强大让实用主义经验丰富的英国看到了新的机会。正如英国政府多次表示的,中国发展是机遇而非挑战。
  而今天中国在经济上主要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让产品迈向高端;二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这两方面,中英两国有着巨大的优势互补的空间。英国大学、科研机构实力强,但英国本身领土、人口有限,科研成果转化、产业转移空间小,这又恰恰是中国的优势。上汽与英国在荣威、名爵汽车研发上的合作就是好典型。这次习近平主席将访问的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都是英国科技研发的重镇。中国经济走向全球,离不开一大批既有专业,英语又强的人才,这恰恰也是英国的强项。
  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努力,中国成了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人民币国际化因多种制约而未跟上,这不仅让经济利益受损,还在不少国际事务中也受制于人。英国是世界最老牌的金融强国,几百年积淀的金融经验、人才、网络,在今天的世界罕有其匹。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在我国周边发展势头迅猛,但在世界其他地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中国而言,英国有“地缘”、“人缘”两大优势。“地缘”,英国在西半球,可谓右手欧盟,左手北美,没有其他国家可比;“人缘”,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与德法比,更超脱。英美关系深厚,可以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同时增加在英联邦的影响力。若中国能够加深与英国在经贸、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共赢,还能对中欧之间的合作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利莫大焉。【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丁冬汉 文汇网发表】


中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