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议会“中国研究小组”——中英关系的“转折点”?
发布时间: 2020-06-12 浏览次数: 788


关键词:中英关系;英国议会;鲍里斯·约翰逊

《金融时报》425日报道,数位资深保守党成员已在英国议会联合成立了“中国研究小组”(China Research Group)。这一名字不得不使人联想到名声在外的“欧洲研究小组”(European Research Group)——英国最终公投“脱欧”,该“组织”居功甚伟。事实上,“中国研究小组”正是以“欧洲研究小组”为样板,意在通过多种渠道散播政见,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手段,达到影响英国政府对华关系决策之目的。参照“欧洲研究小组”的运作模式,笔者认为英议会“中国研究小组”是未来中英关系发展的“隐忧”,成为良好中英关系的“转折点”。


  1.  “中国研究小组”情况摸底


在数位资深保守党成员的推动下,“中国研究小组”于近日成立。该组织的性质为英国议会的“公募组织”,运作资金来源于加入组织议员的缴纳的“会费”。“中国研究小组”将由汤姆·图根哈特(Tom Tugendhat)和尼尔·奥布莱恩(Neil O’Brien)领导,前者为英议会“外交事务专责委员会”(Foreign Affairs Select Committee)的主席,而后者则是颇有影响的中右翼智库——“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的前任主管。

在声明中,该组织宣称将推动一些“由中国上升”带来问题的“新思考”。该组织将举办“中国问题”相关的研讨会,并开展对华政策研究。图根哈特表示,新冠病毒危机为更好地理解“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和“英中关系”带来迫切的需要。他还声称中国的“信息压制”造成当前危机,中国还利用当前形势在全世界建立影响力,我们(英国)需要和盟友一道,理解中国高层的话语和行为。奥布莱恩则表示,英国需要看到中国“实力上升,但不再走改革道路”。显然,“中国研究小组”的两位头目在渲染“中国威胁”的论调,此番论调多见于英国保守党右翼的“对华鹰派”。

但“中国研究小组”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成员不仅有保守党右翼反华“鹰派”,也包括了为数不少的保守党高阶“中间派”议员,还吸纳了去年大选中新当选的保守党议员。《金融时报》的报道中援引了两位加入“中国研究小组”议员的意见。其中一位表示,成立“中国研究小组”的想法早已有之,但新冠病毒疫情将此事推至眼前;而另一位则表示,该组织将保证对中国问题的“辩论”由保守党“主流”引导。他们的想法代表了保守党议员的“心声”。

综合以上信息,笔者认为“中国研究小组”和“欧洲研究小组”既相似又有所不同。两者策略和目的相似:通过直接间接方式,使英国政府在相关决策中采纳其政见。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研究小组”成员多样性较丰富,且尚未“统一思想”,系统性影响英国政府对华政策尚需时日。


  1.  “欧洲研究小组”的启示


 “中国研究小组”如何运作,又将产生怎样的作用?“中国研究小组”以“欧洲研究小组”为样板,因此后者的经验将对上述问题提供些许参考。

众所周知,“欧洲研究小组”是英国“脱欧”的幕后推手之一。“欧洲研究小组”善于引导话题。通过举办研讨会,产出“偏向性”明显的研究文件,传播其“反欧盟”的政见;在议会中,以雅各布·里斯-莫格为代表的“明星议员”通过反复发言,在议会内部创造舆论气候,以间接方式影响政府的决策。“欧洲研究小组”成员同样以直接方式影响政府。在欧盟相关法案的投票中,要求其成员按照“组织”的安排投票,成为“党派中的党派”。“欧洲研究小组”曾多次导致政府“脱欧”相关法案流产。

不难想象,“中国研究小组”将采用相似的手段。一方面邀请“特定”学者和政客为其站台,通过研讨会和政策研究文件的形式,传播其认可的对华政策,提升在政界的影响力,从而引导舆论。另一方面,在议会的涉及中国政策的法案中,也会通过一致投票、提出修正案等方式,直接施加政策影响,影响中国在英利益,甚至最终改变中英关系的发展方向。


三、“中英关系向何处去?”——鲍里斯·约翰逊的终极难题


 “中国研究小组”的成立,使鲍里斯·约翰逊无法继续在中英关系问题上“左右逢源”,摆在其面前的将是艰难抉择。

一方面,鲍里斯·约翰逊对中国向来采取务实态度,能客观判断中英间的利益关切。当前,对华政策直接决定约翰逊能否兑现其竞选宣言。对外,在“全球英国”的愿景中,英国将有能力参与到世界重大议题的讨论中,尤其是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前,约翰逊仍积极与中国领导人磋商,希望能够在英国主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取得积极成果。而中国参与建设的辛克立核电站项目,也是英国转变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内,“实现高速通信网络”,从而提升英国的经济效率,也是一项重要承诺。若没有华为的参与,英国5G大规模商用将推迟。英国政府最终允许华为有限地参与英国5G网络建设,便是约翰逊务实态度的体现。此外,中企对英国产业的投资,亦是英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比如敬业集团收购濒临破产的英国钢铁,能够保留英国钢铁业的工作岗位,避免工厂所在地经济衰败。

然而另一方面,不难想象“中国研究小组”将以多种途径向英国政府施加压力。“欧洲研究小组”引发保守党内部的“脱欧”拉锯战,使特蕾莎·梅黯然辞职的过往依旧历历在目。由于“中国研究小组”吸纳了持不同政见的保守党成员,尚需时间“统一思想”。但如果最终“对华鹰派”议员的政见占据上风,该组织将向鲍里斯·约翰逊政府打出“组合拳”,比如一面积极构建反华舆论,另一面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有计划地推进立法,限制中国企业在英活动。当下鲍里斯·约翰逊尚能应付个别议员对华为问题的纠缠,但如果“中国研究小组”得势,反对其意见可能导致内阁破裂、保守党分裂的严重后果。为稳固执政基础,首相就不得不严肃考虑其诉求,在对华政策上有所妥协。

若从近十年中英关系发展变化的背景中,审视“中国研究小组”成立一事,笔者认为此事代表着英国执政保守党对华态度的“转折点”。此前,卡梅伦-奥斯本政府主导了“中英黄金时代”,保守党内部的反华声音被压制和边缘化。特蕾莎·梅治下,保守党右翼对华“鹰派”开始起势,在华为等个别问题上向政府发难。而当下“中国研究小组”的成立,则将“游击战”转变为“阵地战”——即保守党内部借新冠病毒疫情,开始有有组织地推进“反华”政见,试图扭转英国政府对华政策。

最终“中国研究小组”能够达到怎样的影响力,将由鲍里斯·约翰逊、保守党中间派及保守党右翼之间的“辩论”结果决定,但其成立本身,已经成为中英关系的“隐忧”,需要实时跟进其发展。

(作者简介:王弘源,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中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