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关注中国“超级牛市”:动力究竟来自哪里
发布时间: 2014-12-22 浏览次数: 281

  129日,A股暴跌。在此之前,中国股市在10个交易日内飙升了21%,引发国际媒体高度关注。就在暴跌前的125日,《经济学人》杂志对中国的“超级牛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现在读来,这篇文章也频值得人玩味。以下为文章编译:

 

  仅仅“牛市”也许还不能充分形容过去两周几近狂热的中国股市,所以中国媒体开始称这是“超级牛市”。中国股市在过去的10个交易日内飙升了21%,而且这是建立在过去四个月已上涨了20%的基础之上。作为全球连续三年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中国股市却突然在2014年所有主要市场中升至顶端。此次反弹也标志着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股票价值市场,总市值超过4.5万亿美元。

  有许多看似合理的原因部分解释了中国股票市场呈现出的“超级牛市”现象。今年,央行转向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方面投入了至少一万亿元人民币的现金,也实现了2012年以来的首次降息。香港和上海交易所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贸易关系,尽管限制仍然存在,但有史以来已是第一次允许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和对寻求高收益投资的金融公司的监管打击,促使国内投资者们开始探索新的领域。长时期不被看好的股市也逐渐兴起。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低迷期后,中国股市价格相对便宜,容易买进。

  而且所有这些现象也确实保持了一段时期。正如资本经济有限公司驻伦敦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Williams)所形容的那样,过去两周的巨大收益呈现出一股狂热趋势。这不禁让人想起2006-2007年更为人所熟知的股票急剧上升现象,但最后还是迎来了崩盘的结果。(见表1)电视新闻和商业报纸写满了各种积极的报道,就连退休人员也纷纷涌入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将储蓄存款换成股票。网上聊天室里也都充斥着建议选择哪只股票的类似谈话。单日股票市场波动大小甚至是由人们的情绪所掌控,而不是任何根本的经济问题。周五(5日),中国最大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综合指数开盘后跳涨近3%,但继而又下跌了3%。一整天上证指数的反复波动最后仍是以1.4%的上涨收盘。成交量创下了1040亿美元的纪录,超过100天以来平均水平的三倍之多。

  毫无疑问“超级牛市”的背后是散户投资者们。私人账户在中国贸易往来中约占80%,大大超过了相对应的更加成熟的机构团体投资者。经历了多年亏损之后,中国散户投资者大多都已抛售了他们的股本。最近的反弹却使得他们卷土重来,推动股票市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上周他们共开设了37万个新的交易账户,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值。(见表2

  记者也了解了上海分行齐鲁证券的经纪公司周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一些券商仍然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交易室并且配有计算机终端使用。随着市场的逐渐繁荣,这些场所的画面中也都挤满了退休人员,并且开始出现在晚间新闻里。

  中年男子徐先生是专门来与经理面谈并且咨询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今年他们公司的股价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约40%。他表示他为了下午的会议特意取消了工作,实在难以掩饰自己的喜悦激动。他说:“自1992年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两年之后),我就已经在从事证券交易了,我坚信此次‘牛市’现象一定会持续下去。”他也承认上一次的跌盘使他们公司受到了重创,50万元的投资组合截至2007年市场的高峰期时已经膨胀到300万元,但之后又回落到原来的水平线上。

  折线图另一端的经历则类似下面这位25岁的周女士,她是一位有着金黄色头发的室内设计师。像许多其他年轻的职业人士一样,她曾把大部分储蓄资金投资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的在线基金上。利率的下降减少了基金的回报率,使得她不得不开始寻找替代品。“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购买股票,但我工作经常需要出差,错过了现在最好的机会。”她叹息道,“我会先保守地试探一下。大概投进一两千,或者一万元。”

  股票市场似乎有些非正常地过度繁荣着,但国际性和历史性的对比研究均表明,它可能并非那么不合理。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的分析师乔纳森·加纳几个月前便预测到即将迎来的中国“牛市”。

  但是,令人不安的迹象也有所凸显。杠杆效应在此次反弹中展露无遗,之前为了保证融资的注入,投资者允许可以用借来的钱购买股票。龙洲经讯的陈龙表示,发展势头良好的保证金自7月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已经翻了一番,达到8000亿元以上。股市反弹是基于这样一种基本认识,那就是利率将继续下跌,但本周债券抛售却提高了公债收益率。一些对冲基金的投资也可能会使股本繁荣,直接导致央行推迟进一步的宽松政策。不过,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眼下的贪婪实则是恐惧的流露。

 

  (编译徐景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为报道提供帮助)来自澎湃新闻thepaper.cn

中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