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证券交易所拒绝被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收购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01-08 浏览次数: 3014

关键词:沪伦通,人民币国际化,环球版

在英国脱欧谈判几番周折仍不见实质性进步的情况下,20191028日,英国脱欧后金融服务峰会悄然在伦敦召开,中英两国在金融服务中的贸易关系成为了会议重要议题之一。不仅如此,会议还将中英两国的金融贸易关系称为——“通向未来的可能性”。英国对中国资本市场如此重视的行为不禁令人想到了9月份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英文简称HKEX,后称港交所)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英文简称LSE,后称伦交所)失败时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表态——“我们承认中国有许多的机会,并且也重视我们在那里的关系。然而我们并不相信港交所能够在亚洲为我们提供长期的最佳市场位置,也不相信其能够为我们提供中国最好的上市/交易平台。我们重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互利合作伙伴关系,上海证券交易所才是我们与中国进行众多交流的首要选择和直接通道。”

短短一段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却不少,其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伦交所同时表明的对中英金融合作的重视,对上交所颇高的期望和对港交所能力的怀疑。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香港显然在资本市场上具备先发优势,同时,因为香港税务较轻,管制宽松,是一个氛围友好的离岸市场,也因此在连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上述以外,早在2012年港交所就已经以13.88亿英镑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简称LME100%的股份,而这段曾经的成功收购经验也成为港交所对伦交所提出收购的信心来源之一。就连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最初提出这场“伦港世纪联姻”时,也认为其“对全球资本市场,对香港、中国内地与英国都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在收购失败后,各方对于失败原因也是莫衷一是。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失败的背后,隐藏的可能不止是港交所本身收购方案的问题,也关系着中英金融合作未来的前景,甚至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


  1.  “沪伦通”的开启与岌岌可危的传统离岸市场

正如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英国脱欧后金融服务峰会上提到的——20196“沪伦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英资本市场进一步接轨”。作为一个促使上交所与伦交所“互联互通的机制”,“沪伦通”在中国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比起曾经的“沪港通”,“沪伦通”显然不仅通过解决人民币在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时的输出和回流问题将中国与英国的金融业务更加直接地联系在了一起,还为中英金融合作提供了更大的交易体量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一直致力于推进自贸区改革的上海来说,这无疑也是又一个巨大进步,然而“一家欢喜一家愁”,对于传统离岸市场香港来说,“沪伦通”的开启却无异于对其“金融枢纽”地位的再次削弱,这就更造成港交所在与伦交所进行收购谈判时,手中“内地市场”这张牌的分量不如以前那么重了。虽然港交所在其《战略规划2019-2021》中提到的三大主题里第一个就是“立足中国”,但从“沪伦通”启动的角度来看,这个立足点并不如李小加描述得那么稳固。

除此之外,另一个让伦交所有所顾忌的则是香港近四个多月以来愈发混乱的城市治安。作为离岸市场,香港一直以来对投资者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于其稳定的政治状况,舒适的城市环境和宽松透明的政策管制。但是随着香港市内暴力行为的加剧和政府处理能力不足的显现,其资本市场的稳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投资者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难免会考虑到香港城市治安降级对其未来投资收益的负面拉拽。除此之外,从英国的各种反应看,英国对于香港的倚重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香港背后巨大的内地市场的关注,而这四个多月以来香港部分不法分子的作为极大地降低了李小加承诺要“立足中国”,为伦交所进一步打开内地资本市场的可信度。这也是为什么伦交所在拒绝港交所收购提议时公开表示“并不相信香港证券交易所能够在亚洲提供长期的最佳市场位置,也不相信其能够提供中国最好的上市/交易平台”。


  1. 人民币国际化与野心勃勃的英国

作为世界性的金融强国,英国从来没有掩饰自己希望在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中更进一步的想法。从加入“亚投行”,签署《“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与中国共同发布《“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开启“沪港通”,英国没有懈怠过与中国的金融交往。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伦敦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人民币离岸外汇交易中心和全球第二大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刘晓明大使的话也进一步确定了英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这一点中我们不难看出伦交所并不是不愿意与中国一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是在他们眼里港交所实在算不上非常良好的平台,甚至有可能妨碍他们与中国在这一板块上的合作。除此之外,英方的态度还透露出一个讯号,即香港可能已经错失了向全球投资者提供互联互通的资本交易平台的机会。

除了积极寻求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交流合作以外,英国也没有停下开拓自身资本市场的步伐。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公告,伦交所已于1015日的正式推出“环球板(Global Equity Segment,简称GES)”,并已进行首笔交易。那么“环球版”对于英国开拓资本市场有何意义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以前,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在伦交所所提出的“环球版”的优势上。

伦敦作为全球的中央时区,如果开放其交易市场的全球股票交易,就能够给亚洲和欧美的投资者们提供更多选择,让大部分投资者们不再需要熬夜等待开盘。同时“环球板”允许投资者在伦敦时区交易的95只国际股票中包括51只美国蓝筹股,30只中国概念股ADR17只其他类型的ADR。这表明“环球版”目前面向的交易对象主要是中美两国的投资者,那么对于他们而言,“环球版”的出现就促使他们的交易时间增加至每天13个小时(美国国内交易6.5小时加上中国的4小时),这大大降低了他们投资中的时区风险。不仅如此,“环球版”免收印花税的举措也为投资者们降低了交易成本

从上述优势里,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环球版”正是英国建设国际化资本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英国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将欧洲,亚洲和美洲的证券交易联结起来,给投资者们节省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在伦交所进行环球股票交易时就像在进行英国股票交易一样。因此我们便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港交所在提议收购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看似丰厚的条件其实很难打动这样一个野心勃勃,希望在资本市场中掌握主动地位,而非成为他人附庸的伦交所


  1. 中国应当从背后的故事中读出什么?

在伦交所拒绝港交所的收购方案以后,不乏有人对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前景表现出了不太乐观的态度,毕竟就目前而言,香港确实是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相当关键的一环。然而,当我们真正去分析伦交所(或者说英国)的态度,我们就能够发现英方在与中国进行金融合作方面仍然是相当积极的,所以中国也不必过分失望。但中国仍需注意英方可能看中的并不是已有各种优势的香港,而是方兴未艾的上海。所以与其将开放资本市场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香港身上,中国不如多分些注意力给上海,或许能够同英国在资本市场上达成更多一致,推进中英之间的金融合作,甚至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除此之外,中国也需要认识英国在加大其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决心,在以此为前提的基础上利用英国提供的金融平台,学习英国在金融方面的创新,从而实现中国作为新兴金融大国的崛起。


作者:李征宇



中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