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英国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
发布时间: 2015-05-07 浏览次数: 1180

英国是全球艺术活动最活跃,最富创意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对文化的理解和批判,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与发展经济与创意人才的关系,本文拟观察英伦政府由上自下推行的若干艺术与创造力培养政策,从中汲取养分,学习英国在艺术教育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思路和经验。


大中小学衔接有序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英国19年级的九门基础课程中,有三门学科与艺术相关,分别为《音乐》、《设计与技术》(designand technology) 、《艺术与设计》(artand design);高中阶段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基础上有更为广泛的艺术课程提供学生选修,进入高校,学生则可以更为深入的选修专业艺术类课程。


英国现行艺术教育课程标准以1999年颁布的新国家课程为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着不断的变革、调整与实践,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2014年出台的《英国国家课程框架文件》(简称《框架文件》)(The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FrameworkDocument),明确了相当于中国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阶段的学科设置,这小学至初中一以贯之的9门基础课程分别是:艺术与设计、公民、计算、设计与技术、外语、地理、历史、音乐和体育。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艺术类课程占基础课程总量的三分之一,除了与我国相似的音乐课外,英国没有“美术课”的课程设置,取而代之的是《艺术与设计》和《设计与技术》课程。

其中,《艺术与设计》学科课程目标中阐述道:“高质量的艺术设计反映和塑造着人类的历史,帮助各民族进行财富积累和创新变革,是人类创造力的最高形式的表现”。这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创造工艺设计艺术作品,教学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平面设计、建筑、工艺、艺术史等多方面。

《设计与技术》课程则更强调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主要指导学生就过去和现在的设计与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进行批判性评价,并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科学、工程、计算机及艺术等知识设计和制作产品,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努力成长为有冒险精神、机智的、有进取心和能力的公民。英国政府认为,高质量的“设计与技术”课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意,运用一定的实用技能,学习制作与设计高品质产品的原型,自信的参与日益技术化的世界,这对国家的创造力、文化、财富与繁荣都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在这样的课程中,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与社区、企业、博物馆、文化行业有效联系与配合,将课堂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让学生在真正的动手实践中接触到绘图、模板、切割、焊接、电路等各项实际生活中需要具备的技能,了解机械、电机、纺织、建筑等方面的基础材料和审美特质,掌握通过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领域涉及到能源、农业、食品、建筑、园艺、时尚等方方面面,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交流技巧、开展合作,展开评价、启发创意,逐步理解设计与技术对个人、环境、社会的影响,同时增进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国家课程框架文件,将“烹饪与营养学”作为独立的一部分也纳入到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与设计”课程中去,认为烹饪是人类发挥创造力的伟大体现之一,健康的饮食和烹饪技能能够让学生在当今及日后更好的生活。

到了高中阶段,艺术课程成为选修,除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三门必修课程外,艺术领域扩展到舞蹈、戏剧、新媒体艺术等更多方面。《艺术》课程与《设计与技术》;《人文》(包括地理和历史);《现代外语》形成四大领域,学校必须向学生提供以上提及的领域中的至少一门课程,如果学生提出要求,学校则应该能提供这四个领域的任一门课程。

由于在英国基础教育中,艺术课程与科学、数学、语言等共同归类为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中小学艺术教育有序衔接,这使得英国普通高校为学生开设的普通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基本上已经达到规范专业课程的标准。如,牛津大学音乐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音乐类公共艺术选修类课程便有数十门,细化为:历史上的西方音乐(公元800年一公元1630)、历史上西方音乐二(1600年至今)、马勒、莫扎特、舒伯特、斯特拉文斯基、威尔第、瓦格纳、二十世纪音乐、电影音乐、爵士乐、交响乐研究、爱尔兰音乐、音乐思想、音乐美学、音乐心理、音乐的分析和批评、合唱研究、音乐分析、民族音乐、管弦乐、音乐理论、亚洲音乐、新西兰音乐、中世纪音乐、歌剧理论、喜马歌剧舞台艺术、剧场、合唱表演、合奏、音乐评论、作曲、电声学音乐、重奏演出等等。基于丰富、大量的人文艺术类课程,不同学院的学生可以学习相同或不同专业,同一学院的学生可以跨系选修自己所需选修不同系的专业课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科的交叉,而且更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方面形成优势。



面向大中小学的博物馆艺术教育平台:英国是最早建立博物馆的国家之一,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当代的英国博物馆将公共教育作为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馆内均设有专门的公共教育部门,为不同的中小学生群体提供丰富多彩的参观和学习项目。

早在1931年,英国教育委员会便发布了《博物馆与学校:公共博物馆与公共教育机构不断增加的合作可能性备忘录》。该备忘录展示了英国国内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现状,列举了一些国内及国外做的好的案例。1988年,英国“国家课程”(NationalCurriculum)明确指出学校课程可与博物馆教育相互连接,此后,博物馆馆方开始配合国家课程标准“艺术与设计”课程的指标,针对不同学龄儿童分阶段制定活动手册,与学校各课程相连接,提供详实的参观指南给教师使用。新世纪以来,大多数的国立、省立、私立博物馆都设立博物馆教育部门,形成了博物馆与当地教育局的常规、多样的合作模式。

以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Victoriaand Albert Museum)为例,该博物馆是以设计艺术主城的博物馆,与英国中小学《艺术与设计》课程非常契合,打开其官方网站,在专门设立的Learning(教育)板块中,我们便能够看到,V&A为学生参观团体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材料、专业的指导和完备的参展教育指南,并且内容与学校课程紧密贴合。教育板块根据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类,每一阶段均罗列出该阶段学生在参观前所需达到的知识储备能力和技巧水平,并设置出学生回校后需要重点完成的作业及学习目标。不同的区域详细对应着不同阶段的展品、器具和材料,和参观者不同年龄层次可以开展的活动范围。例如,在小学阶段的“发现区域”(DiscoveryAreas),儿童可以在驻馆艺术家的指导下把玩一些艺术复制品、试穿各种道具服装,学习各种搭配的技巧并相互评论,到了中学阶段,则在小学基础上更加系统和专业,添加了更多的对艺术作品原作的欣赏、对画作历史背景的了解等,要求学生从互相交流和讨论中获得艺术与设计的灵感。

除去常规的参观学习之外,V&A在馆内同时开设包括陶艺、视觉艺术、游戏设计等主题的工作室,学生们可以免费参观和参与制作。定期为中学团体举办特色时装设计展、装置艺术展等并请来艺术家指导学生的绘画和设计练习。



国家层面的文化组织开拓艺术教育国际影响力: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Council)是由政府拨款的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促进英国文化、教育、国际关系之拓展和交流,该协会承担着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英国文化协会目前于全球109个国家、两百多座城市设有分部,7000多名员工,至今已成立81年。是根据英国皇家宪章建立的慈善机构,政府核心拨款占机构年度收入的25%2014年英国政府拨款总额为7.81亿英镑。该协会设置了一系列艺术、教育、社会领域的项目,让世界更好的了解英国文化与创意。英国文化协会在1943年便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办公室,至今在北京、重庆、上海、广州均设有分中心,今年是中英文化关系史上首个文化交流年,中英两国将互相举办一系列代表各自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最高水平的活动,在上半年以“新世代(NextGeneration)”为主题的英国文化季活动将以数字媒体为中心,在中国展现涵盖音乐、电影、建筑、文学、绘画等一系列当代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精华。正在或即将在上海地区举办的活动有:2月到4月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的迈克尔·克雷格-马丁的作品“此时”,44日至531日,在上海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面向公众开放的“FreeYour Style——建筑师酷玩时尚”为主题的“2015上海新天地创意橱窗展”等等。



专设创造力教育推广机构:创意力、文化与教育中心(CCE,Creativ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是英国文化协会的下设机构,致力于打开儿童和年轻人创造力之门的国际组织,开发与实施艺术教育创造力培养的各类项目。

英国创意文化与教育中心(CCE,Creativ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与英国教育部、艺术家、学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合作与推动关系,其现任执行长保罗.寇拉(Paul Collard)在2011年底参加在台湾中山大学举行的世界教育研究学会年会论坛接受采访时谈到,“英国政府统计,现在还在中小学念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六成都还没有“被发明”。现在成人们帮孩子准备的工作能力,等到他们二十五岁时,工作可能已经消失。当代社会,科技推陈出新,知识的生产与淘汰,以十倍于过往的速度前进;媒体网络信息爆炸,价值多元而混乱……全世界都在寻找,传统教育体系该如何教导下一代,面对一个完全无法“准备”的未来。也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教育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发展孩子创造的能力。让他们未来有能力发明新工作,因为未来的世界不需要“找工作”的人,但需要“创造工作”的人。这反应出英国教育部在培养未来合格公民方面体现出的高度责任心,是英国社会对人才创造能力培养的强烈呼吁。

保罗举例说起了2010年在英国经济弱势地区某小学的一个补救教学计划,该学校学生普遍学习动机低落,而经由CCE介入后,成功说服学校把兴建一间教室的计划交给学生来主导。在天马行空的创意碰撞中,学生达成共识购买一台小型飞机将其改造成教室。不同的年级承接了不同的工作任务,最终在EBay购买了一台小型飞机。而在飞机的装潢方面,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到了专业的设计师写信求助,最终得到了设计师的免费设计,而这间飞机教室最终成为了该校地理教室。保罗说道,这项新教室计划本身的起点,实则为识字计划,目的是改善学生相对落后的识字能力。这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CCE在让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主导、参与学习过程;敢于梦想、发现学习乐趣;发现、归纳学习原理等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最为成功的艺术教育创造力培育计划:创新伙伴关系项目(CPCreativePartnerships)是创意力、文化与教育中心(CCE)开发并实施的世界著名的项目之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项目,成功将艺术、文化和创意方法带入了课堂。CCE因此项目被评为2011年卡塔尔世界教育创新峰会智慧奖。由英国政府资助至20119月。

该项目支持包括艺术家、表演者、建筑师、多媒体开发人员和科学家在内的创意专业人士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前者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如想象力、好奇心、纪律与合作、韧性等能力培养的催化剂,见证了学校学生出勤率、成绩、通识教育、家长参与等各方面带来的有效改善,提高了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技能。在2002年到2011年十年间,创新伙伴关系项目(CP)的8000多个子项目成功辐射到英格兰2700所学校,并优先考虑教育弱势社区,重点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寻找改革的机遇,促进教育公平,让100万名以上的儿童和9

名教师从中收益。另外,CCE还与德国、立陶宛、挪威、韩国、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广泛的开展着创新伙伴关系计划,主题涉及学校艺术类师资培训、艺术类教师交换、艺术家走近贫困地区学校等等多个方面。

在伦敦东区参与“创新伙伴关系项目”的小学中,针对“考古和艺术创作”这个专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从挖出碎瓷片,到访问专业考古工作者了解有关知识,再到凭借想象绘制出瓷器的完整图案、发挥想象,填补色彩,绘制彩图,最后在此基础上写一篇短文,想象并讲述一个与瓷片有关的历史故事并用文字记录整个过程。诸如此类由“创新伙伴关系项目”参与指导的教学案例形式多样,很多英国校园中亭子的设计、地面花砖的铺设、滑梯的奇特造型等,都是通过课程启发学生创意构思,再经由艺术家们制作完成的。学生们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专为普通学校设立“艺术成就奖”(theArtsmark Award):政府出巨资奖励成功推广艺术教育与创意教学的大中小学校

早在十多年前,英国国家创意和素质教育咨询委员会NACCCE(NationalAdvisory Committee on Creative and CultureEducation便推出了“我们的未来:创造力、文化和教育”报告(AllOur Futures: Creativity, Culture andEducation),该报告指出,国家从课程改革、师资训练、设立“艺术成就奖”等方面着手,于20009月推动创造力教育相关活动,由政府拨巨款来奖励成功推广艺术教育与创意教学的大中小学校,至今为止已经延续了15年。

艺术成就奖”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艺术成就”基础奖、银奖和金奖。每个奖项的有效期为3年,获得低级别奖项的学校可以在3年以内继续申报高一级别奖项,在英国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艺术成就奖”为政府提供了一个全面考察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评审体系,推动了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文化组织等之间的联系,是考量英国普通学校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申请“艺术成就奖”的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在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必须满足充分的艺术教育课时,必须给予学生在走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开展艺术实践方面保持足够的课内外学时。


以上一系列由政府支持开展的课程、项目、行动、计划,对英国创造性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将艺术家、企业与社会、学校联动起来,行程互动圈,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对创造能力的意识,反应了英国教育界普遍倡导的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理念:1、艺术课程着眼未来与全球化竞争环境,不断进行变革,当代艺术、工艺与设计改变并影响人类生活的进程,艺术教育要基于以上改变迅速做出反应;2、需要更多的关注时代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审视、挖掘创造力与新技术媒体的结合可对学生带来的影响,认识到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特别是新媒体在当代生活中以及艺术课程中的重要功能;3、强调学生直接的艺术感受和动手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艺术的学习是学生认识社会、文化、生活、经济、环境的重要载体;4、鼓励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发现学科与学科间的联系、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评价;5、学校有意识的为学生拓展校外艺术课堂,与艺术家和社区、文化场馆密切联动;职业艺术家、文化艺术场馆、企业、家庭与学校一起共同肩负着公共艺术教育的工作;6、政府通过各种文化项目与资金支持实现对普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扶持和激励;7、政府通过不同的项目对学校艺术教育建设与发展进行有效评估;8、政府教育机构与文化机构之间要长期有效开展必要的协同合作;9、艺术教育大中小学紧密衔接,序列清晰,良好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积累了较高艺术素养,进入高水平大学后,艺术课程列入大学人文课程体系,与科学教育一起为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通道。

上海外国语英国研究中心 刘昊老师

中心新闻